2025年7月5日-7月9日,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“茉力振兴”考察调研团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炳捷、辅导员颜金柳老师的带领下,于南宁学院南门举行出征仪式后,奔赴南宁市横州市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以茉莉花非遗产业为切入点,将“三全育人”理念与“五育并举”教育方针深度融合,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、锤炼过硬本领。

“茉力振兴”考察调研团出征仪式
智育赋能:解码非遗产业的创新密码
在广西香茹怡茉茶业有限公司,考察调研团成员开启了一场“理论 + 实践”的研学之旅。讲解员系统介绍了单瓣茉莉、双瓣茉莉、多瓣茉莉的品种特性,重点讲解横州市茉莉花的品种特点以及横州市独特的地理优势。这些知识与同学们课堂所学的食品专业知识紧密相连,搭建起从书本到田间的认知桥梁。
实践环节中,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了茉莉花采摘标准与加工工艺,并亲身体验了花茶窨制,大家直观理解了“精工出细活”的产业理念,“看似简单的窨制,实则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纯度。”这种“做中学、学中思”的模式,正是智育与实践结合的生动体现。

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介绍花茶窨制

团队成员合影
美育浸润: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碰撞
从茶艺展示到文创鉴赏,考察调研团沉浸式体验了茉莉花产业的美学表达。茶艺师冲泡的兰花香妃茶,以“温杯、置茶、注水、出汤”的标准工序,展现了传统茶艺的优雅韵律,茶汤中树立的茶叶与袅袅花香,让同学们体会到“一器成名只为茗,悦来客满是茶香”的东方美学。
而茉莉奶茶的醇厚、茉莉香水的清雅、主题徽章的精致,则呈现了非遗元素的现代转化。一些同学在鉴赏时感慨道:“将茉莉花的香气凝固在香水瓶中,把文化符号印在文创产品上,是传统美学的创新表达。”这种对美的多元感知,正是美育融入实践的鲜活案例。

团队成员感受茉莉花香氛系列产品
劳育淬炼:体悟产业振兴的实干力量
考察调研团的行程处处渗透着劳动教育的印记。在中华茉莉园,成员们跟随花农学习采摘标准——只采含苞待放的花蕾,避免损伤花萼,亲身感受“一花一叶皆辛苦”的劳作不易;在香香花园,成员们调动五感,亲手制作茉莉花产品,沉浸于茉莉花的世界:手作奶茶的芬芳萦绕,香膏的馥郁在掌心凝聚,花串的雅致于腕间绽放,香水的个性在调香中诞生。这段从田间枝头到匠心成品的深度体验之旅,让每个人都在亲手创造中,收获了劳动赋予价值的深刻喜悦与自豪。
“原来一杯茉莉奶茶的诞生,要经过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调配等十多道工序。”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。这种对产业链全流程的参与式体验,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乡村振兴不是口号,而是无数劳动者的点滴付出,进一步强化了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的价值认同。

团队成员采摘茉莉花

团队成员制作茉莉花香膏

团队成员合影
德育铸魂:厚植服务乡村的责任担当
调研途中,“青年学子要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。”这句话成为团队的行动指南。团队成员肩负使命,步履不停,实地探访了横州市西南茶城、茉莉花市场以及市区相关商业区域。他们不仅看到了市场交易的火热,更用心倾听花农的辛勤与期盼、茶商的策略与困境。一份份详实的问卷、一次次深入的访谈、一幕幕真实的记录,都凝聚着团队成员服务乡村的初心。通过这次深入一线的调研,团队成员零距离触摸了乡村产业的温度,深切体会了服务“三农”的价值所在,从而更加牢固地厚植了那份服务乡村、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。
团队成员表示:“看到茉莉花从田间花朵变成货架上的畅销品,我们真切感受到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,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,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切实建议。”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,正是德育中责任担当培养的生动实践。

团队成员在茉莉花市场调研

团队成员在横州市区当地特色茶饮店调研
体育融合:在行走中锤炼坚韧意志
从南宁学院到横州市“茉莉之乡”的往返车程、烈日下的田间实践、市区内数小时的徒步考察,对同学们的体力与耐力都是考验。辅导员颜金柳老师说:“虽然天气炎热,但没人掉队,大家互相鼓励完成了所有行程。”这种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坚韧品格,正是体育精神在实践中的延伸。

团队成员合影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,通过“智育筑基、美育赋能、劳育铸魂、德育引领、体育淬炼”的多维实践,让“三全育人”落地生根。未来,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将持续推动“五育并举”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,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产业,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(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供稿 文/龙惠钧 颜金柳 图/何少华 )(一审一校:徐鸿宇 二审二校:陈园园 三审三校:潘炳捷)